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今年的《乡村大集合》在总结去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演播室录制与外景小片相结合,每集一个主题,在嘉宾选择、内容整合、风格统一上都有了一些全新的变化,打造农业节目国庆“七天乐”,实现既有品位、又有可视性,体现农业节目的特色,从而进一步提升社会影响力。
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农交会)已连续成功举办九届,在宣传农业政策、展示农业成就、推广农业技术、活跃农产品流通、促进贸易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保障农产品供应、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农民运动会,也称南阳农运会,将于2012年9月16日至9月22日,在河南省南阳市举办。此次运动会共设田径、篮球、乒乓球、游泳、中国式摔跤、象棋、自行车载重、武术、民兵军事三项、龙舟、舞龙舞狮、毽球花毽、风筝、钓鱼、健身秧歌15个大项。
7+农业推出2012新疆林果论坛独家视频报道“我在现场”。7+农业记者李洁、张省、杨亚菲已经到达新疆,他们会实时发回此次论坛活动的现场报道,7+农业将及时更新相关报道,敬请关注。
创办四年来,“新农村电视艺术节”作为展示优秀对农电视作品、展现各地新农村风貌的重要平台,得到了各级领导与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影响力、权威性与日俱增,已成为目前惟一服务“三农”的国家级大型电视艺术节庆活动。
>>>进入[7+农业]频道
>>>进入[微播间]
农村乡镇该怎样搞活群众文化?当前农村文化工作急需解决哪些问题?请听一位乡镇文化站站长的心里话——
乡镇文化站呼唤人才
这两天,山东省蒙阴县常路镇文化站负责人霍在峰正忙着跟西下庄村金皇山艺术团排演舞狮和豫剧,为国庆期间举办的“农民才艺大赛”做准备。在2011年的农民才艺大赛上,他和他的杏泉乐队选送的器乐合奏《百鸟朝凤》夺得了一等奖。说起如何搞好农村文化工作,他有许多感慨和期盼。
希望村村都有文化队
据统计,到2011年6月,常路镇各个村已经建成一级文化大院6个,二级文化大院12个,三级文化大院6个。但有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霍在峰,那就是文化场所有了,来玩的人很少。
“前些年,农村注重发展经济,文化相对来说没有跟上,政府投入也不够,我镇的‘老友乐队'、‘大常路篮球队'、‘西高都秧歌队'等,要么是资金短缺,要么是人才断层,都散伙了。”霍在峰表示,“这主要是人人忙着挣钱,没有闲工夫捣腾文化。”
当前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正在迎来春天,各级财政均有配套资金用于文化事业的软硬件建设和完善。“改行多年的文化干部和文化人才回归本位,重新干起了老本行。”霍在峰说:“在这种难得的历史机遇面前,乡镇文化站长作为新农村文化工作的主要牵头人,该怎样去搞活群众文化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大课题。”
霍在峰掰着指头算:“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我们镇曾有过20多支文化团队,但是到上世纪90年代后,20多个文化团队消亡殆尽。2002年镇上成立综合文化站,经过我们三任文化站站长,如今才好不容易建立起来5支农民文化团队。”
“现在发展最好的是‘杏泉乐队'和‘金皇山艺术团',‘杏泉乐队'每周都有3至5场演出,‘金皇山艺术团'在重要节庆活动上有演出。不过,其他的‘新兴乐队'、‘台庄舞龙队'、‘老友乐队'、‘星光艺术团'都只是在过年过节才有演出。”霍在峰话语中透露着忧虑,“要是村村都有文化队,那就好啦!到那时我们镇里的文化风气会比现在还好。”
基层呼唤文艺人才
“现在,农村文化比以前丰富多了,农民在茶余饭后,也学会了娱乐。很多人都自己花钱买服装、道具,跟着文化团队到处演出;市里、县里经常组织文化下乡活动,农闲时到文化大院里‘晒文化'成了如今农民必不可少的节目。”霍在峰说。
作为基层文化的“执行人”,霍在峰把常路镇历史人文古迹和传说以及当地特产等编制成三字经,形成手绘图画在小学生中间传唱。他和同事跑遍整个乡镇,制作完成了专题宣传片《知我家乡,爱我常路》,在学生们中间传播。
但是,这还是满足不了基层文化的需求。霍在峰表示,“就拿我们的庄户剧团来说,演得都是我们农村、农民自己身边的事,大家都乐意看,但是年年就是那么几个老段子,没有新剧本补充,老百姓早晚有看够的那一天。每到演出,我都得绞尽脑汁编剧本,排练节目,缺少创作人才,我心里着急啊!”
“这几年一直指望文化站能够有新鲜血液注入,但是直到现在,我还是唯一的主力,30个村子里的文化活动,全靠我一个人忙活。有时候我还得负责镇里分派的其他工作。”霍在峰叹气说。
他说,农村文化要得到持续发展,就要加强农村文艺队伍建设,最重要的是建设一支素质较高的文化工作队伍。“我们要发挥城市文艺人才的优势,城乡联动,为乡村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文艺人才,为农村文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王红军 张圣虎)